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   
首 页 | 概况 | 村、组干部分工 | 开心农场 | 村务活动 | 老年协会 | 党建工作 | 创先争优 | 规章制度 | 文化活动 | 喜事榜 | 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村务活动 >>> 最新动态
 
以孝道为抓手 弘扬中华美德 助推乡风文明
来源:侯寨社区 | 作者:侯寨社区管委会 | 发布时间:2011-06-10 | 选择字号:
 
    在二七区“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做有道德的二七人”教育活动的大潮中,侯寨乡侯寨社区结合社区实际,紧紧抓住孝道传承的切入点,弘扬中华美德,倡树文明乡风,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
    老有所养
    “百善孝为先”。目前,侯寨社区有六十岁以上老人近300名,他们大都经历了人民公社、大跃进、农业学大寨、联产承包等历史洪流,与天斗、与地斗,为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现如今,他们步入晚年,有的生活甚至不能自理。社区把孝亲敬老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,通过在社区内倡导孝道文化,带动群众传承美德,共创和谐。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准,社区在集体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,采用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出台了对9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贴的办法。从2009年6月开始,对他们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元。为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困难,发放方式也采用两委干部亲自上门、直接把钱款送到他们家中的做法。发放补助时,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,与他们话家常,传达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,征求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。此项举措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赞扬,拉近了“官”“民”距离,也坚定了社区两委把孝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抓手继续抓下去的决心。为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,2010年11月,社区再次出台老年人生活补贴方案,对全社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,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,在十里八村也广受好评。
    老有所依
    在社区的正确引导和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下,老年人基本做到了衣食无忧。但细心的两委干部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,那就是不少老人比较寂寞,子女上班了、孙子辈的上学去了,老人留在家里感到孤独。针对这种情况,社区两委广征意见、积极协调,2010年3月,侯寨社区老年协会正式成立。其宗旨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,反映老年人的呼声,增进老年人团结、合作、交流,组织大家一起休闲娱乐。老年协会的成立,让很多老年人有了“家”的归属感,他们从此不再寂寞。
    老有所为
    “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”。社区尊老、敬老的做法让老人们深受感动,他们也更加愿意支持和配合社区乃至党委、政府的各项工作。不少老人见多识广、德高望重,在群众中间很有威信,也很愿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,很多老人主动承担起了义务调解员、红白事理事等角色,为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。村民家庭出现了纠纷,老年协会派人去调解;民心工程遇到了阻力,老年协会出面做通工作。在很多涉及社区科学发展的问题上,两委都要征求老年协会的意见和建议,不断推动决策和规划最优化。鉴于老年协会在社区的参政议政职能,村民们风趣地把老年协会称为“村政协”。村支部书记郭元魁自豪地说:现在我们社区有支部、村民代表会、居委会、老年协会,“党委”、“人大”、“政府”、“政协”四个班子都全了,各尽所能,形成合力,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。
    老有所乐
    老年协会成立后,好多老年人都走出家门,参与集体活动,社区文化活动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。读书会、秧歌队、舞蹈队、盘鼓队、模特队、戏迷俱乐部都行动了起来,文化活动风风火火。社区夕阳红合唱队现在已有队员数十人,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唱响《东方红》、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等红歌,传达爱党、爱国、爱家乡、爱社会主义的热情。戏迷俱乐部还把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等传统经典改编成戏曲唱段,排练演唱,不少唱段还传到了附近的社区、村组,更近一步发挥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承美德的作用。2010年重阳节,社区精心组织开展了庆祝老人节文艺汇演,夕阳红合唱队、舞蹈队、模特队等文艺小分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,接受了新闻媒体采访,被省市知名报刊、电视台竞相报道。
    2010年底,社区在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中,了解到老年人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到北京看一次升旗仪式、瞻仰一下毛主席的遗容。两委经过多次研究、协商,决定满足老人们的愿望。但真正组织300多老人进京一趟,困难重重,不少老人已到耄耋之年,行动很不灵便;还有些老人目不识丁、眼花耳背,沟通困难。社区两委提前筹划、未雨绸缪,全额为老人们购买了旅游保险,每小组都全程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,每组三个两委干部:一人引导,一人殿后,一人居中随时提供服务,妥善安排好老人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确保老人健康、安全。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国旗升起的一刹那,很多老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。他们在感叹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同时,更多地感受到了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。老人们在北京观光期间,支部书记郭元魁收到这样一条信息:“今闻村里组织老年人进京旅游,深感欣慰,这是我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。现在变成了事实,是党和政府对老年人关爱重视的体现,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,祝带队的村干部及赴京的所有老年人一路顺凤。”郭长水老人在给两委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:“自古以来都是谁的爹娘谁来养,与政府无关。时代变了,干部的思路也在变,他们已变成廉洁、孝道、人性的代表。”
    为更好地将传播孝道、弘扬美德活动深入群众的内心,社区每年都要进行一次“好党员”、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教子有方好家长”、“好联户代表”五好评选活动,立标杆、树典型,助推乡风文明。2011年初,社区通过无记名投票的形式,评选出了八名好婆婆、八名好媳妇等模范人物,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,对她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。
   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下,社区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多了,聚众打牌的少了;红白事闲看热闹的少了,主动伸手帮助的多了;邻里、家庭更加和睦了,矛盾纠纷越来越少了;学校学生流失现象基本绝迹了,考上大学的一年比一年多了……在传统美德的滋养下,侯寨社区的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。社区成功进行了集约住宅、土地集约流转等探索和尝试,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;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,一大批惠民项目纷纷进驻社区辖区;新修道路上千米,出行条件大为改观;村里建起了密闭垃圾池、垃圾中转站,成立了保洁队伍,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;荒沟被平整为小城镇建设规划用地,就连闲置土地也被平整了出来,建起了“开心农场”,承包给市民们种植、休闲。
  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们尝到了甜头,他们纷纷表示,孝亲敬老、家庭和睦、邻里团结等美德学习践行活动要继续开展下去,大家从中华美德的学习践行中进一步看到了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。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主办单位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 邮编:450062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豫ICP备110156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