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   
首 页 | 概况 | 村、组干部分工 | 开心农场 | 村务活动 | 老年协会 | 党建工作 | 创业先锋 | 规章制度 | 文化活动 | 党的群众路线 | 财务公开
当前位置:党建工作
 
“五四”是中国少年时代的萌动
——“五四”青年节乡村侯寨巡礼 (文:郭铁汉)
来源:侯寨社区 | 发布时间:2013-05-15 | 选择字号:
 

侯寨村在历史上,也是在《建党伟业》初始前,是个有着500多年的典型农耕居落村?自明末始就离中国政治中心京城很遥远。即使像“五四”这样的规模宏大的“反帝反封建反殖民”的伟大事件,对这里祖居的农民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。即便是敏事冲动的少年,也未被激荡出时代的火花,而参与旗下。交通不便,信息阻滞,生产方式古旧应是其主要成因。虽然如此,但国民变革的信息只能在当时的官方出版的《国语》课本上,寻得时风的蛛丝马迹,书上有一课是说明时任大总统的,开篇讲:“他是谁!他是谁!他是孙中山”寥寥数语,是要新民们感知台上沧桑变故,宣誓改朝换代了,头昏脑的臣民才以只事农耕,不问天下的梦境中知觉换了人间,后留了一百多年的大清辫子被剪去,方晓满清皇帝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。仅此而已,侯寨的天,侯寨的地,山河依旧,无甚起色。

所以侯寨的新潮时髦,似乎是在冯玉祥军队到达时,而略有昭彰。一是城西碧沙岗烈士墓园建就。二是一座明末所修葺的大庙嘴火神庙(台郭村)被冯军队拆毁。三是三李西柳叶河温泉在冯军的需求下,被建成官兵沐浴池。以三处为标志,显示着时代的更迭。诸如其它,保甲制、地主收租、佃户扛活,农户事耕,商人经商,状况依旧。除了私塾不再‘之乎者也’外,小学读本是崭新、全国统一的,学堂与私塾完全一样,还是前私塾老先生,不同的是,加进了所谓的体训课程。

“耕读传家”,是农民渴求文化的一厢情愿。农民一出生注定命运就是和田地打交,少年们多的是为了避免做睁眼瞎,以应付的态度,去混学生。家长们谁也没指望孩子们登上做官当老爷高官厚禄的大雅之堂。自然学起西方新学科:体能训练,就没那么自然顺溜。因此闹出了许多笑话和轶闻趣事。

一日老夫子郭载仁正襟危坐,照本宣科道:“他是谁!他是谁!他孙中山!”接着是学生复读声,其中一个名叫有才的学生,不知触动了他那根筋,却拉起了吼山的大嗓门:“我是谁!我是谁!我是孙中山!”老师听后,气不打一出来,心想这学生寻常学习最差劲,理解力最笨,一个字练了月,总是写成个四不像,嗨!“”字则被他无端念成个“我”字,你说可气不可气。并且遍遍如此,结果闹的哄堂哗然。后面的事,不说也清楚,在“孺子不可教也”的呵斥声下,有才得到的一定是竹板一顿。

不仅如此,笨有才还是我行我素,禀赋依前,笑话连篇,那算是蠢到家了,晕到底了,笑死人了。体训课,练集合,齐步走,先由先生示演,大多学生已得要领。口令下达,大家同迈右腿向前,左手向前摆,队伍如此整体划一,步调一致,甚使老师满意。但以蠢笨出了名的有才兄,尽管十二分用功,就是不得要领。开步走时,总是右腿朝前迈,右臂也同步,而且使劲这腿臂同行做的很标准。多次纠正,依然照旧一边腿脚并行。学生老师不禁失笑。有才又获了一顿竹板惩罚。可见老实人的积习是多么难改啊。但有才长大成人,做丁,当了兵,长官见其人特殊,办事钉是钉铆是铆,加上急脾气,谁都不服气,什么也干不成,什么也不能干废人一个缺人是国民党军之急。无奈司务长要他催粮派差,着有才是个这方面的狗材料。有才下乡,不论三七二十一,见甲长就抡鞭了,见保长就举棒子,这些“地方”都惧其武,不到一个时辰,粮车皆满。若一味委派他人支差,执行者总是空车而归。从此长官对他赏识有加。有才的傲劲,才被派上了用场。后几十年里乡亲们将有才的趣事,总当成茶前饭后的谈资。

笑料归笑料,这就是五四文化运动,对侯寨民风的冲击和影响,仅此如若,当然妇女放小脚,也应是当时的反映。

农民的翻身和解放,是以土改始。经过一系列的社会革命、变革。乡间的精神,物质面貌已不可与以往历史同日而语了,新时代新发展。三十年一大变,十年一小变。日新月异的速度是不诤的实事。这里有党的功劳,也隐含着求新求变的“五四”精神的影响。但是一部分富,一些人穷,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难题和结症。

有感于此,笔者到各处转了一转。隐藏在鳞次栉比楼宇下,那低矮小院平房也呈星点状。它奇小,但却也激起做人的恻隐之心。不知不觉在六组北街中,看到一处小宅,它在硕大的樱桃树后,若不留意会以为是一丛果园。近前,进入眼帘的是,一大门,门楣很低,伸手可及门头。迎门堂屋见一位四十岁人居橙而坐。见来了人,他颤颤微微扶门而起。就与笔者搭讪,互相攀谈中,得知,年方四十岁,兄妹七个,父早年丧,娘已嫁人,后一哑女为妻,今有二女,一个十五岁辍学在家二女读幼儿园。早先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,生活尚可,近年他得了病,身体不能长久站立,失去了劳动资格,看来致富已无望,全家人靠政府全额救助生活。笔者听后,惜寡怜贫之心油然而生,但深感无奈。看来,他这小平房和二分半小院,是难以成楼的。此时此刻让人记起唐人的一句诗:“月儿弯弯照九洲,几家欢乐几家愁”面对该院该人的愁憷,一时语顿。

从实情、实景出发,可以想见,十八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精神,是多么的实在与及时啊!这应是天下人的福音,更是穷人的寄盼。所以我相信农民治穷致富梦一定会降临于许多这样的家庭。然而郭建民确不这样,他说:“哥,现在吃喝不愁。我也想起楼,我想了一个法子,你看中不中,盖楼我没力量,想找个投资人,帮建一人一半。就是二一添作五,可以公正,如此也算了了住楼梦!”听了如此热切挚感话,我差点下了泪,我说“中”。心想,因病致贫的庄户人,这一住楼诉求,实令人感慨万千。是啊!个穷人不想芝麻开花节节高?因为穷人也是个有梦想的人。

2013年5月4日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主办单位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 邮编:450062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豫ICP备110156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