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2014年3月5日上午,侯寨卫生院学雷锋志愿队的医生与护士们,在侯寨社区调解室小楼下,忙活了起来。摆起了义诊所需的桌椅和医用器具。准备对慕名而来群众进行义务诊疗。并在一字摆开的摊位后,布置起各种疾病预防宣传展板,挂着鲜亮的“学雷锋”义诊旗帜。
义诊一开张,闻讯到来的群众就立刻将医生诊台团团围住,坐在北边的主任医师刘双喜忙不迭,和蔼可亲地招呼着说:“一个一个来,我们有的是时间。诊病是个细活,忙不得........”
南头测血压、量血压的两位护士,正在队排队等候的人们,一个个地接受检查和测试,病情及时在诊册上记下参加诊断的患者的姓名和所测数据,另看这是个程序化的工作过程,但由于活动量大,人员多,两位医护竟然在天气料峭寒冷时,鼻尖上竟然出了点点滴滴的汗水,漂亮细白的脸颊不仅红润海蒸腾起热气。
一头在忙上忙下,另一头的志愿队长更是忙的不可开交,她一边招呼众人按序排队,又要引导参诊者到适合医生面前去诊疗,她简直像大饭店里的一个堂倌。
志愿医疗的的队员们,整整紧张工作了一个上午,才把求医的群众打发的所剩无几。但一波波的求医问诊的人走了,一波又一波的群众又来了。身为院长的张志强沉思后说:“大家既来之则安之,对任何一个求医者都要认真对待.......”
侯寨卫生院即便是打着侯寨这一名号,但由于十多年前因为诸多原因,被建在远离乡政府所在地的一处地方,从此侯寨乡大部分需求诊问药的患者,不得不到七八里远的卫生院办事。
侯寨卫生院所处在乡中心东,在年轻看来不是问题,但对于无公交车可乘,无代步工具的儿童妇女和年长者,就是个大问题,甚至变成了这部分弱势人群可望不可即的鸿沟和天堑。再加上廉价的公交长时间没有侯寨到卫生院的线路,一辈子简朴惯了的老年人,舍不得花大价钱雇高价出租,所以凡是小病常处在将就着熬的状态。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郭洼斗,以埋怨的口气说:“孩啊!别操心爹这点小病,一发汗,喝点姜汤就迁就过去了。跑那么远干啥!再说,你们都很忙......”
如今卫生院的建设选点,也不是谁说了算,但卫生院的医生们,从来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,经常抽出时间,选派精兵强将到各村巡回义诊,当然这次义诊队只是在常态巡回医疗行动中的锦上添花。所以前来的都是老客户、老熟人了。
每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倡导全国学习雷锋题词日,后被国家定为“雷锋日”。侯寨卫生院的志愿者们,绝不会因路途阻隔而放弃这个有向善崇德的好日子。
笔者对此,“因小善而为之”的点滴爱心表示感谢!毕竟一群医护人员是在独立经营中才能有所取、有所需、有所求。要知道在市场经济中,人是要有所收获的。就此而言,哪怕是一个小时的义务奉献,都是一种无偿的付出,一种无私的奉献。所以值得夸耀,更值得敬重,无论如何都是雪中送炭的义举。
雷锋已远离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,但雷锋对人民无限热情和行动,在白衣天使中依然闪闪耀眼,光芒四射。
2014年3月5日上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