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   
首 页 | 概况 | 村、组干部分工 | 开心农场 | 村务活动 | 老年协会 | 党建工作 | 创业先锋 | 规章制度 | 文化活动 | 党的群众路线 | 财务公开
当前位置:村务活动 >>> 图片新闻
 
万马奔腾兴侯寨 秣马厉兵祝新年
     —侯寨社区2014年春节文体汇演纪实(文:郭铁汉)
来源:侯寨社区 | 发布时间:2014-02-13 | 选择字号: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岁暮年初又一春,酷寒难止复兴梦。五更鼓角催人醒,侯寨亦如马奔腾。

欢天喜地贺马年,锣鼓喧天闹丰年。玉树临风再朝凤,萧萧戎马踏征程。

侯寨人在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,惦念着往昔“一年将夜尽,万里未归人”的苦难与辉煌。尽管侯寨人是和全国许多地方的人民一样,都是凡夫俗民,无论在农耕时代以面朝黄土背朝天丰衣足食劳作砥砺,还是更鼎革命,炽燃于一个划时代的更新,依然坚守着靠一双辛勤的手,进行着两个生产:一个是物资精神的创造;一个是人口的再生产。这样的历史发展,推动着中国这块微小土地上的复兴之路,为华夏民族的繁荣与昌盛,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这一点就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,必须由其细小或微不足道的元素所构成一样,就此而言,侯寨人的进步就是祖国的进步。有一位智者说:“想象祖国什么样,那就首先看看自己是个什么样子。”这句话是真实的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。侯寨社区的每一个人就是祖国之根须,是国之本,家国之基。一段狂想装痴时,飘度着“大河没水小河干”的悖论,在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以后,把被颠倒的谬论重新归至“小泉涌出溪流,涓汇出长江与黄河”的至真至善的真实原理。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会上说:“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。”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坚持“求是”的历史规律,使侯寨人从“吃大锅饭”的捆绑中解放出来。群众叫它是“二次土改”,侯寨人成为承包土地人,掌握了生产的四要素,在当年即彻底解决了“半年菜半年粮,一年未尝白面汤”的饥饿困苦。

记得,笔者因缺乏口粮,将小女儿送到鄢陵县只乐乡以解决无炊之急,待侯寨包田到户第三年,虽说细粮尚缺,但玉米、红薯叶丰盈时,接回她,当她一见玉米馍、玉米汤时,她则闹着说:“我不吃黑窝窝……”哭成个泪人,笔者以年轻气盛的不耐烦的禀性,伸手要打,却被父亲拦住,并亲昵地对小孙女说:“娟不哭,爷爷去给你买白蒸馍……”不一会果然父亲买回两个白面馍,此后,小女儿的专供品就是白膜。

在一个背离了“实事求是”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制度模式里,迟滞了社会的发展,侯寨人也吃尽了悖论的苦头与苦难。经过所谓的“大跃进”浮夸风之后,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处在一个缺衣少食的窘境。此时从中央到基层都严厉要求,不许饿死一个人。一九六一年春荒闹急,地里的牵牛草根几乎被挖绝,杨树则露出的新叶芽,也被捋光。杨叶很苦,待熟后,放到清水中浸泡一夜,方可食用,那时什么都吃。记得邻居郭两彦的小儿子,才四岁多,饿急了,找老鼠洞,掏老鼠,用泥巴糊起来烤着吃。侯寨党支部时任书记郭载春领着大队干部一个村一个村查看灾情,并随身携带公章、介绍信,鼓励人们外出逃活命。

有个人称“五爷”的人,家中五个孩子,眼看难以渡过难关,出身富农的他主动要求大队开证明外出讨生活,这样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。直到村子里分了自留地,人们的需求才有了保障。

后虽然食可裹腹,但还是个穷字当头。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“对内搞活,对外开放”的大政方针,农业、农村、农民的侯寨人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从此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。

改革三十六年,侯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,侯寨农民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要素配置权,生产自主、经营自主的诸多权益,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,达到历史上生产的最高效益收获。当然这也是侯寨人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。

侯寨在三十六年中,也出现过违背历史潮流的东西与痼疾,但是群众义无反顾地做出新的判断和抉择;选出了具备新时代的气息,今天正是由一个无私无畏的小老虎似的先锋队们,进行着党在侯寨发展的历史进程。

“万家灯火处,阑珊盼亲归”。

侯寨人与历史相比,富得流油,各家各户均已住上了真正的楼房,摒弃了早年的空幻的“漏上漏下”。就广度横向而言,侯寨还十分贫困,当然这个差距与往日已不是一个档量级评价。

人是欲望、情绪扩张的社会动物,“吃得饱来便思衣,衣食无忧即思妻。”除了一般的生理满足外,还在寻求文化与心灵的满足。在强调经济复兴时,却忽略了传统的根基。文化渊源的坚守,而守护这一渊源,需要不断开掘的精神和勇气。传统的节日与假日不同,思念乡愁,欢乐乡情,钟情亲情的人们,即是浓郁节庆的享用者,更是传承节气的继续着和创造者。

侯寨这只先锋队没有敢稍微懈怠之矫情,在今天一派升平安详里寻找着民忧、民怨、民舆,牢记古训:“贫困滋盗娼,富贵生淫逸”的警示,谨存心底下。在党支部、管委会的坚持和深思熟虑后,决定以传统为壳,以新内容为核举行欢乐春节文娱活动。以大年初一为契机,嵌入现代大众积极向上的鼓舞内核,开展乐民、悦民的草根文化宣传。

侯寨的大年初一在满天乍响的氛围中,徐徐拉开了“侯寨乡侯寨社区2014年春节文艺汇演”大幕,一组组表演队,一个个演员,是那样的自信,那样的华贵。他们表演的是《祖国的春天》《党的恩情唱不完》……,你看那落落大方的姿态,不卑不亢的神情,婀娜多姿的舞蹈,含笑美丽的面孔。都在显示着新时代农民的风采,又分明是对旧时代农民遭受不公的蔑视与鄙夷。在逝去的时代里,农民头上压着许多大山,特别是农民和妇女,在经历了封建剥削压迫后,又在围城外做了乡野之类,二元结构模式是城乡两层天的境遇,把农民死死地拴在“分分命根”专属身份耻辱柱上,一时难以翻身。唯一进身通途是当兵和读书上学。除此行路难。可以说,农民的身份是卑微与下贱的。只能在这一种名誉下生老病死。要想走出大山、乡野比登天还难。笔者因吃不饱肚子,选择了从戎,而后又必须从那里来到那里去。幸运的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,被“开放”了,被“搞活”了,一生在外打拼,从此赢得尊重,有了体面的生活,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尊严,获得了老有所养的资格……,虽然说难与城里相匹配,却属新型的老一代。政府发放养老金、补贴,社区也发给养老金,如今已千年附在田亩人头的苛捐农税早已取消,还要给农民发种田返回补贴。

这一桩桩,一件件美事、好事、实事,就中国而言,幸福真的降在了最“草根人”的头上,城里人啊!你想,参加演出的人和看舞的人,谁的心里和脸上不挂着自信的喜悦和由衷的满意。

此时此刻,笔者从心泉里流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,竟哼起了老掉牙的曲子:“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,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哪,哪个呀呼咿呀嗨……”

笔者见旁站坐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翁问:“美不美?”他乐和而郑重地说:“美!实在是美,咋不美呢?”他说的美不是冲节目美、还是好日子美,我想侯寨社区相比以往越来越美丽了。

仿佛间,我又听见习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:“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,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,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,……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!”无意间看了看三委们忙碌的身影,似乎看到了侯寨社区的2014年的未来。一沙即世界,一滴之中透宇宙,信不信由你,反正我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年1月31日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主办单位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 邮编:450062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豫ICP备110156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