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   
首 页 | 概况 | 村、组干部分工 | 开心农场 | 村务活动 | 七责七化 | 党建工作 | 阳光村务 | 拆迁公告 | 规章制度 | 文化活动 | 党的群众路线
当前位置:规章制度
 
芙蓉国里尽朝晖
——调解员与一位信访群众的故事
来源:侯寨社区 | 发布时间:2018-05-31 | 选择字号:
 
    勇于担当是调解员的本分,必要的时候,调解员也要接待信访群众,争取把疑难杂症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    孟子说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这是做人做事的准则。老子说;“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”这都是古圣先贤教化人多做成人之美,利他之善的事。
    一名人民的调解员,首要的法赋责任就是应当依据《人民调解法》执事。遵循“法有禁而止,法有令则行”,也就是说,对于管辖权应是有边有界的,从事人民调解工作,必须界内遵规循矩,反之则不可行,行而无当,无法可靠,无法可依,是不得介入擅自妄为的,强行为之,则是非也,担之必咎之。身为人民调解员的我,对于为政者、畏途者,十分理解,并时刻不敢逾规越矩。因为本人已是六十多岁,几近古稀之人,更应重名节而固守一生清白。但时事多艰,越是抱全偏为守残,越是不得已,慈念至善之守,也是绝不会轻易从良心心田中退去的。尽管化解人民调解之矛盾,也从不会天遂人愿的。但有常道而无常态,遇上了,就不应刻意去回避,在难事时,还会在“慎终如始”的惯性下,向苦难待救的人儿,伸出那搭救他人之手的,这是矛盾的,又是统一的人道回归。
    二零一四年,春寒料峭的一天早上,在路过乡政府门口对面公路边沿时,见到一位年纪约有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,伏地磕着响头,泪水沾满脸颊,一边哭闹,一边口出秽言:“你们都是骗子,都是贪污犯,没一个好人!……叫天塌把你们砸死……叫炸雷把你们劈死……”总之让人难以入耳。此时,正是上班时候,上工的、赶集的匆匆而过,行路的人流从这涌动而过,好事者多有驻足,停此作壁上观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,人上一群争议不停。有人说:天下乌鸦一个样,黑的多,白的少!有人言:看!看!人家不冤,能在这大冷天哭天抢地喊冤叫屈吗?……议论纷纷,熙熙攘攘。因不明就里也不便说些什么对还是错,但感觉在政府门口聚了这群人,是不妥的。就上前说了些劝她不要悲伤的人情话。此时,同仁明君也帮着对此女子讲了些宽心话。不听则已,她听了我二人劝解的话后,哭声更悲切了。我也束手无策。正当我无计可施时,乡政府学区牛书记见状对我说:“铁汉,你看,你是调解员,你是不是让她到司法所办公室去,劝说一下?在这儿哭闹,又解决不了啥问题!”因为我和牛书记是熟人,平常牛书记也是大家认可的好人。我和明君就乘坡骑驴,千说万说把她劝进了办公室。明君有急事先走了。
    听罢该妇女的一番痛陈,我得知了她一生多舛不济的悲苦命运,和本次诉求的来龙去脉,及在其为信访路上之艰难痛苦悲情。
    她叫汪玉芳,家住本乡红花寨,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,与安徽一打工小伙谈情说爱,而成就了人生美好。夫妻双双回到安徽老家界首县乡村,并有了一双儿女,但日子过得比树叶还稠,久居令人贱,久亲成仇人。汪玉芳性格倔犟,多得理不饶人。其丈夫日久生厌,新鲜劲一过,隙嫌丛生,早日爱之深变为今日恨之切。整日怒目相向,你一针我一芒,你讲她眼中有根刺,他说你眼里插根大木梁,天天面红耳赤,互为敌对。男方家自然恶气往异性女身上泼,汪玉芳受不了这个气,忍不下这折磨,双方一气离婚了事!
    汪玉芳只好回到了郑州这个娘家了。少小离家老大还的她,看到的红花寨,早已是物是人非了,原来出嫁前的二分半院子,被弟娶妻生子占了。个人那一亩地,当迎亲队鞭炮一响,就被村集体收回去了。当她忐忑不安地向支书再要自个的承包土地时,被告知,村里依村规民约,收回的土地,是不可能重新发还的。失去的,才知珍贵;得到的,从不知珍惜;失去时,方晓得回溯难如山。她后悔、痛苦,终于找回了新重新再做人的勇气。汪玉芳又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,结了婚,又租种了别人的二亩地。但时世事多艰,她和在嵩山饭店工作的丈夫——一个退伍兵商量着让村里给批一处宅子,但生不逢时,屋漏偏逢连阴雨。千思念,万思绪,写了一个宅基地申请书,交村后,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,一次次的跑,一趟趟的求,均被告知:凡出嫁女、出门女,均不得拥有宅基地使用权。此为“法定”。再说此时,整个县对宅院申批全部冻结。
    可汪玉芳不信这个“邪”!她要人定胜天,从此走上了上访的征途。上乡信访,被拒止;上区、上市、上省,皆然。她心中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,上国家信访局,她真的去了,也真的被交给省驻京办事处,此案批转到县信访办,并由县委一把手亲自来调处和答复:书记讲,十五日内做负责任回复(她上京跑信访,闹的乡机关一行,花费了不菲的车旅费。)她像盼星星、盼月亮似的等待县委那神圣不二的答复,十五天,二十五天,三十五天,半年仍毫无动静,一腔怒火,一肚子屈辱,变成了熊熊大火,要把她整个生命点燃!她的愤怒变成了仇恨……这就是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悲愤爆发?
    听后,我沉思良久,无言以对,本人什么也不是,我能给她什么帮助呢?我悟了,知道了“一个人处处不得志,被挤到墙角时,个人改造不了这个强大世界,但不妨让她从改变主观开始,从而改变目前被动的窘境。”
    我说,咱先这样想,乡机关干部都是一生寒窗才考上了个岗位,他们当干部也不易。骂他们不合适。再说,兵有头债有主,他们不欠咱们的吧。谁收了你的地?是集体!老书记代表村民收的,家家一个样,这算公平正义!对吧!再说老书记又不干了,换的是新书记,人家又不欠咱什么吧?对于乡干部和新书记,咱有诉求,就要赢得大家的同情,而不是树敌。对于县、市、省、中央,都要依法办事,谁敢擅自行政?对吧!怎么办?想想咱的目的。别人拿着宅基地证盖房,犹如打着红旗公开建房,咱没证怎么办?咱就要想方设法,即便挖个洞进去、过去,也算胜利。对不对?
   我又问她,得知,她的户籍早已迁回本村,并持有本村身份证。我讲:宪法规定:公民有迁徙自由,工作权利,有获得迁徙地住房自由。你就回去,争取村委、书记的同情,悄悄把房盖起来结啦!但不可以明目张胆的,如遇行政执法,多讲好话会不会?即使人家用铲车铲个洞,也要和颜悦色对待和理解,人家是吃这饭碗的,不可对立、对抗。你建房合宪法但不合下位法,要低调儿。
    我说,你可别说跳河死了,就是咱一个乡五万多人全没了,地球照样转。对不对?你看过余华《活着》这本书没有?你看书中主人翁富贵,全家人死光了,仅余富贵和头牛,富贵还坚强地活着,生存《活着》是人生第一要求,但怎能轻言离世呢?
她对于我的苦口婆心,看样子是入脑、入心了。
    后经二零一五年,听她村支书讲,她家的房子早已建好。后又听说,汪玉芳也和村民一样,也获得了平等房屋置换权。
    一直牵挂的汪玉芳之事的心终于放了下来,此时,又看到孔子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这几个大字。一位六十七岁的郭铁汉,我依然坚守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调解岗位。是超龄了,六十五岁该退,但领导不让,群众更不让。又考了一次调解员,考上了。我记住了:这里的群众需要我,这片土地需要我。我要做的是,忘记年龄,挺起脊梁,背起行囊,继续行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道路上。
    后记:世界上有许多道理,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所管。法律也同理,下位法亦应归宪,归《宪法》所管。据此,去理解本案,给人指出应当活着的理由,也是为党分忧,为民解困之善行。
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调解员 郭铁汉
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荐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8年5月31日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主办单位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 邮编:450062
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豫ICP备11015674号